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用书:思想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图书作者:陈先奎主编
  • 图书定价:¥45.00
  • 折扣价格:¥40.50
  • 为您节省:¥4.50
  • 图书ISBN:
  • 正品承诺: 正品承诺
  • 出版时间:2009年9月1日
  • 图书版次:第一版
  • 本书邮费:邮费说明
  • 图书开本:16k
  • 点击次数: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用书:思想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用书。新大纲、新教材、新思路、新动向、新方法、新体会。专业权威编写 复习及时高效;名师全程辅导 命题趋势分析;内容切实详尽 重点精心提炼;重拳强势出击 决胜2010考场。知识成就未来,金榜助您成才! 内容简介 《2010思想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最大限度地覆盖教材和考试大纲的基本内容,力求增强对考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考生的复习效果最大化。在认真研读了中宣部、教育部在2008年下发的相关修订通知后,本编严格按照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9年修订版)(以下称“新教材”),并遵循《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 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第五部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一、形势与政策综述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即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原初物质”,如水、气、火、风等,它们坚持了物质统一性的正确立场,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成分,但普遍存在直观性的缺点并且缺乏科学的论证。(2)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坚持用原子来解释整个物质世界,把科学发展与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反对封建神学,从而形成了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形态,但是它也存在三大缺点: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3)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现代形态和第三阶段。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特点有:①以科学的实践观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以改变世界为哲学的最终目的;④实践性、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⑤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2.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把属于人的感觉、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如“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心外无物”(王阳明)、“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最终导致“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成独立自存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如中国宋代朱熹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二者能不能取得一致,或者简略地说,世界是不是能够被认识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绝大多数哲学家认为,人的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是可认识的,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世界能够达到一致,这就是可知论的观点。但也有少数哲学家否认思维能够反映存在,认为世界在原则上是不可认识的,或至少是不可彻底认识的,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否认它们之间具有同一性,这就是不可知论的观点。(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围绕着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1.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五、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一)意识的起源1.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的环节: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动物心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2.意识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要真正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必然追溯到劳动,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2)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3)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并随着劳动和语言的发展而日趋完善,容量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和严密,从而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离开了劳动和社会,就不会有人的意识。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3.意识的起源表明,自然界在先,意识在后,没有自然界和社会,也就没有意识的产生,这就从意识发生的角度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二)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2.意识的主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2)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这表现了意识是因人而异的,具有主观性。(3)意识的创造性。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主观映象,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摹写,而且可以创造性地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甚至可能表现为同现实似乎毫不相干的虚幻的、荒诞的观念状态。3.意识的主观性并不能否定意识源泉和内容的客观性,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1)尽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2)尽管个体意识之间有着差别性,但这种差别性的原因,无非是先天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差异所形成的。而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或者是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归根到底都可以从物质生活过程中得到说明,产生的根源都是客观的。(3)意识的任何创造性的反映,即使是虚假的主观映象,归根到底也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六、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一)物质和运动1.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二)运动和静止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三)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2.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的本原和本质是物质,都是统一于物质的。七、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物质性的表现: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书摘与插图  

温馨提示
欢迎您选择北京考试书店,在这里,我们向您承诺,本书店出售图书均为正版图书,请您放心购买!
如您在下订单的时候遇到难题,欢迎您随时咨询我们的客服人员;
咨询热线:13520801473;在线QQ:1119846269;
如您对我们的书店有任何建议,欢迎您发邮件给我们,我们的邮箱:service@bookskys.com
北京考试书店祝您购物愉快!
汇款账号
汇款户名:庹珍珍
中国工商银行帐号:6222 0202 0004 8271 965
中国农业银行帐号:6228 4800 1051 6883 112
中国银行帐号:6013 8201 0001 5744 736
中国邮政银行帐号:6221 8810 0006 5935 785
中国建设银行账号: 6227 0000 1286 0174 562
支付宝账号:tuozhenzhen88@126.com

相关图书

考研政治分类
推荐图书
考试资讯
友情链接:北京考试书店 考试哇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