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共4本)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十三五规划本科教材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图书作者:施建蓉,赵铁建、詹华奎等
  • 图书定价:¥308.00
  • 折扣价格:¥261.80
  • 为您节省:¥46.20
  • 图书ISBN:9787513233996
  • 正品承诺: 正品承诺
  • 出版时间:2016年8月1日
  • 图书版次:第一版
  • 本书邮费:邮费说明
  • 图书开本:16
  • 点击次数:

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共4本)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十三五规划本科教材

内容简介

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共4本)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十三五规划本科教材
包含如下:
内科学 9787513234177 倪伟   定价:69.00元  16开 字数:771000
外科学 9787513234405 谢建兴 定价:63.00元  16开 字数:700000
诊断学 9787513234795 詹华奎 定价:128.00元 16开 字数:1002000
生理学 9787513233996 施建蓉 定价:48.00元  16开 字数:463000
合计:308元
内科学
本教材共十篇六十八章,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以及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传染病、急性中毒,分别阐述临床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预后等。

外科学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行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外科学》是在第九版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为确保教材具有连贯性、继承性和系统性,基本按照上版教材的体例结构编写,对部分章节进行了精减、增补和修改。为解决教材越编越厚和教学课时相对有限的矛盾。对部分内容“忍痛割爱”、精炼文字、缩编瘦身,减少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同时,增加了当今外科学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适当增加某些外科疾病较为成熟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和治疗方法。内容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内容,以适应临床实际需要。

诊断学
本书主要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临床专业教学使用。本《诊断学》围绕着培养中西医临床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来进行,编写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定位于中医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之间。本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精简不必要的重复和已经陈旧的内容,注重更新内容,及时反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力求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简明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诊断学》是高等医药院校所有临床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必修课,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和“纽带”,是把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地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课程。本教材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器械检查、病历和诊断方法五部分。

生理学
本教材是根据2015年9月启动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精神,由全国25所中西医院校联合编写的教材,主要供中医药院校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理学》第1版自2007年1月出版发行以来,在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中得到普遍使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总结本教材近五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使教材更紧密地结合临床实际,本次修订在保持原教材基本内容和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修订。首先加强了编写力量,由来自全国25所中西医院校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编委会。编委会于2015年12月在上海召开修订会议,领会了任务精神,修订了编写大纲,制定了具体方案;2016年3月在杭州召开定稿会议,对修订稿进行了逐章逐节讨论,逐句逐字反复斟酌,最后书稿成型。其次吸取各种教材的优点,取长补短。在突出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的基础上,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即“五性”的原则,尽可能使教材通俗易懂、重点突出、贴近教学,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需求,并与同期出版的数字化教材相配套。
在教材编写中力求概念清楚、准确;语言精练、简洁,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在编排形式上为使学生明确目标、把握要点,各章排出小字内容,双色排版图文新颖,各章后列出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预习、总结、复习之用。
本教材共分十二章,建议理论课时数为54~72学时,各院校在保证重点内容教学基础上,可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参照教学大纲要求适当调整教学时数。
本书目录
1、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
作者:施建蓉,赵铁建主编
定价:48.00
ISBN号:9787513233996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教材是根据2015年9月启动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精神,由全国25所中西医院校联合编写的教材,主要供中医药院校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使用。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生理学》第1版自2007年1月出版发行以来,在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中得到普遍使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总结本教材近五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使教材更紧密地结合临床实际,本次修订在保持原教材基本内容和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修订。
首先加强了编写力量,由来自全国25所中西医院校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编委会。编委会于2015年12月在上海召开修订会议,领会了任务精神,修订了编写大纲,制定了具体方案;2016年3月在杭州召开定稿会议,对修订稿进行了逐章逐节讨论,逐句逐字反复斟酌,最后书稿成型。
其次吸取各种教材的优点,取长补短。在突出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的基础上,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即“五性”的原则,尽可能使教材通俗易懂、重点突出、贴近教学,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需求,并与同期出版的数字化教材相配套。
在教材编写中力求概念清楚、准确;语言精练、简洁,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在编排形式上为使学生明确目标、把握要点,各章排出小字内容,双色排版图文新颖,各章后列出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预习、总结、复习之用。
本教材共分十二章,建议理论课时数为54~72学时,各院校在保证重点内容教学基础上,可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参照教学大纲要求适当调整教学时数。

本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适应性
四、生殖
第三节机体的体液、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液与内环境
二、稳态
第四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第五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
一、反馈控制系统
二、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三、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
三、局部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引起和传导
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功能
一、横纹肌
二、平滑肌
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
二、白细胞
三、血小板
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二、抗凝系统
三、纤维蛋白溶解与纤溶抑制物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二、红细胞血型
三、输血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一节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二、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三、体表心电图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二、心脏泵血过程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五、影响心输
第三节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二、血流动力学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和淋巴液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第五节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二、肺循环
三、脑循环
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呼吸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二、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三、肺通气动力
四、肺通气阻力
五、肺容积和肺容量
六、肺通气量
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呼吸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肺泡气体交换和组织气体交换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二、氧的运输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辇六章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概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第二节消化道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的消化
二、胃内的消化
三、小肠内的消化
四、大肠内的消化
第三节肝脏的生理功能
一、肝脏的功能特点
二、肝脏的主要功能
三、肝脏的贮备功能及肝脏的再生
四、肝脏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第四节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及途径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四、基础代谢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三、体温调节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第一节肾的功能结构和血液循环
一、肾的功能结构特点
二、肾的血液循环特点及其调节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二、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功能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方式和特点
二、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神经调节
第五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一、肾髓质渗透浓度梯度形成的机制
二、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
三、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第六节血浆清除率
一、血浆清除率的计算方法
二、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
第七节尿液的排放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二、排尿反射
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一节概述
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四、常用视觉功能的检测
第三节听觉器官
一、人耳的听阈
二、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三、内耳的功能
第四节前庭器官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第五节嗅觉和味觉感受器
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
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一、神经元与神经纤维
二、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突触传递
一、突触的结构及分类
二、定向突触传递的过程
三、神经递质与受体
第三节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中枢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三、反射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
四、中枢抑制
第四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四、痛觉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二、自主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功能
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二、觉醒与睡眠
三、学习与记忆
四、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
第十一章内分泌
第一节概述
一、激素的分类
二、激素的传递方式
三、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特征
四、激素作用的机制
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
一、下丘脑一腺垂体系统
二、下丘脑一神经垂体系统
第三节甲状腺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第四节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一、甲状旁腺激素
二、降钙素
三、1,25—二羟维生素D3
第五节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第六节胰岛
一、胰岛素
二、胰高血糖素
第七节其他激素
一、前列腺素
二、褪黑素
三、瘦素
第十二章生殖
第一节男性生殖
一、睾丸的功能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第二节女性生殖
一、卵巢的功能
二、卵巢功能的调节
三、月经周期
第三节妊娠与分娩
一、妊娠
二、分娩
第四节性生理学
一、性成熟
二、性兴奋与性行为
三、性功能障碍
2、诊断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供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用)
作者:詹华奎主编
定价:128.00
ISBN号:9787513234795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书主要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临床专业教学使用。
本《诊断学》围绕着培养中西医临床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来进行,编写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定位于中医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之间。本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精简不必要的重复和已经陈旧的内容,注重更新内容,及时反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力求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简明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诊断学》是高等医药院校所有临床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必修课,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和“纽带”,是把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地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课程。
本教材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器械检查、病历和诊断方法五部分。
作者简介
詹华奎,男,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毕业,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急慢性肾衰竭、继发性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痛风性肾病等)、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等。中医腰痛、水肿、淋证、尿浊、汗证、阳痿、遗精、耳鸣、癃闭、眩晕等。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委会委员。

本书目录

绪论
一、《诊断学》的内容
二、《诊断学》的重要性
三、学习方法
四、学习要求
第一篇症状诊断
第一章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第二节疼痛
一、头痛
二、胸痛
三、腹痛
第三节咳嗽与咳痰
第四节咯血
第五节呼吸困难
第六节发绀
第七节心悸
第八节水肿
第九节恶心与呕吐
第十节呕血与黑粪
第十一节腹泻
第十二节黄疸
第十三节尿频、尿急、尿痛
第十四节皮肤黏膜出血
第十五节关节痛
第十六节眩晕
第十七节晕厥
第十八节抽搐
第十九节意识障碍
第二章问诊
一、问诊的重要性
二、问诊内容
三、问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问诊技巧
第二篇检体诊断
第三章基本检查法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五、嗅诊
第四章一般检查
第一节全身状态检查
一、体温
二、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五、发育与体型
六、营养状态
七、意识状态
八、面容与表情
九、体位
十、步态
第二节皮肤检查
一、皮肤弹性
二、皮肤颜色
三、湿度与出汗
四、皮疹
五、皮下出血
六、蜘蛛痣
七、皮下结节
八、水肿
九、溃疡与瘢痕
十、毛发
第三节淋巴结检查
一、检查方法
二、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头部检查
一、头发
二、头颅及颜面
三、头部器官
第六章颈部检查
一、颈部外形与分区
二、颈部姿势与运动
三、颈部包块
四、颈部血管
五、甲状腺
六、气管
第七章胸部检查
第一节胸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一、骨骼标志
二、胸部体表标志线
三、胸部分区
第二节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
一、胸廓检查
二、胸壁检查
三、乳房检查
第三节肺和胸膜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五、常见呼吸系统病变的体征
第四节心脏血管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五、血管检查
六、常见循环系统病变体征
第八章腹部检查
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
二、视诊
三、触诊
四、叩诊
五、听诊
六、腹部常见病变的体征
第九章肛门、直肠和外生殖器检查
一、肛门和直肠检查
二、男性生殖器检查
三、女性外生殖器检查
第十章脊柱与四肢检查
第一节脊柱检查
一、脊柱弯曲度
二、脊柱活动度
三、脊柱压痛
四、脊柱叩击痛
五、脊柱检查的几种特殊试验
第二节四肢与关节检查
一、上肢
二、下肢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检查
一、脑神经检查
二、感觉功能检查
三、运动功能检查
四、神经反射检查
五、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六、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
第十二章全身体格检查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三、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
四、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
第三篇实验诊断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
二、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
三、实验诊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五、实验诊断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十三章血液学检查
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测
一、红细胞检测
二、白细胞检测
三、血小板检测
四、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五、血细胞比容及相关参数测定
六、血细胞直方图
七、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
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
四、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
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
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检测
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二、血细胞的起源、发育体系及发育规律
三、骨髓血细胞检查结果分析
四、常用血细胞的化学染色
五、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六、骨髓病理学检查
七、骨髓检查报告
八、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学特点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一、ABO血型系统
二、Rh血型系统
三、白细胞抗原系统
四、血小板抗原及抗体
五、交叉配血试验
第十四章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一节血管壁检测
一、筛检试验
二、诊断试验
第二节血小板检测
一、筛检试验
二、诊断试验
第三节凝血因子检测
一、筛检试验
二、诊断试验
第四节抗凝系统检测
一、病理性抗凝物质的筛检试验
二、病理性抗凝物质的诊断试验
三、生理性抗凝因子检测
第五节纤溶活性检测
一、筛检试验
二、诊断试验
第六节血液流变学检测
一、全血黏度测定
二、血浆黏度测定
第七节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一、一期止血缺陷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二、二期止血缺陷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三、纤溶亢进性出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四、血栓前状态
第十五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第一节尿液检查
一、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三、化学检查
四、显微镜检查
五、病原体检查
六、尿液的其他检查
七、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尿液特点
第二节粪便检查
一、标本采集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三、显微镜检查
四、化学检查
五、细菌学检查
第三节痰液检查
一、标本采集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三、显微镜检查
四、免疫学检查
五、微生物学检查
第四节浆膜腔积液检查
一、分类及发生机制
二、标本采集
三、一般性状检查
四、化学检查
五、显微镜检查
六、细菌学检查
七、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第五节脑脊液检查
一、适应证及标本采集
二、检查项目
三、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
第六节生殖系统体液检查
一、阴道分泌物检验
二、精液检验
三、前列腺液检查
第十六章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
第二节脂类代谢功能测定
一、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二、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
第三节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的检查
一、血清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定量试验
二、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三、尿中尿胆原检查
四、正常人及常见黄疸的实验室检查鉴别
五、胆汁酸代谢检查
第四节肝脏疾病常用的血清酶检测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二、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三、γ—谷氨酰转移酶及同工酶测定
四、谷氨酸脱氢酶测定
五、单胺氧化酶测定
六、脯氨酰羟化酶测定
七、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
八、Ⅳ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7S片段和NC1片段)测定
第五节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一、甲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三、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四、丁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五、戊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第六节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的选择
第十七章肾功能检查
一、肾小球功能检测
二、肾小管功能试验
三、血尿酸测定
四、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五、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
第十八章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第一节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相关检测
一、空腹血糖测定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三、血清胰岛素测定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四、血清C肽测定及C肽释放试验
五、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六、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
第二节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一、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二、血清三酰甘油测定
三、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
四、血脂异常危险分层
第三节无机离子检测
一、血清钾测定
二、血清钠测定
三、血清氯化物测定
四、血清钙测定
五、血清无机磷测定
六、血清镁测定
第四节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测定
一、维生素测定
二、微量元素测定
第五节心脏病生物标志物检测
一、心肌坏死标志物测定
二、心力衰竭标志物(B型心钠素)测定
三、心脏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生化检测
第六节其他常用血清酶测定
一、血、尿淀粉酶及同工酶测定
二、脂肪酶测定
三、胆碱酯酶检测
四、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
五、酸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检测
第十九章内分泌激素检测
一、甲状腺激素相关检测
二、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检测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四、肾上腺髓质激素测定
五、性腺激素检测
六、垂体激素检测
第二十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第一节体液免疫检查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二、血清M蛋白测定
三、血清补体的检查
第二节细胞免疫检查
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二、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三、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活性测定
四、细胞因子检测
第三节感染免疫检测
一、细菌感染免疫检测
二、病毒感染免疫检测
三、寄生虫感染免疫检测
四、性传播疾病免疫学检查
五、TORCH感染免疫检测
第四节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二、糖脂肿瘤标志物检测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四、激素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五、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的选择
第五节自身抗体检查
一、抗核抗体检测
二、抗胞质抗体检测
三、抗组织细胞抗体检测
四、其他自身抗体检测
第六节其他免疫检测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二、冷球蛋白测定
三、C反应蛋白(CRP)测定
第二十一章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查
第一节概述
一、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送
二、标本的实验室质量评估标准
三、检查方法
第二节常见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查
一、细菌感染
二、病毒感染
三、真菌感染
四、寄生虫病
五、其他病原体感染
第三节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查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检测
二、梅毒病原体检测
三、淋病病原体检测
四、非淋菌尿道炎病原体检测
五、生殖器疱疹病毒检测
六、尖锐湿疣病原体检测
七、软下疳病原体检测
第四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查
一、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二、医院感染病原体检查
三、医院环境中细菌污染的监测
四、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第五节病原体耐药性检查
一、耐药性及其发生机制
二、项目检查、结果和临床应用
……
第四篇器械检查
第五篇病历书写与诊断方法
附录
参考文献
3、外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
作者:谢建兴主编
定价:63.00
ISBN号:9787513234405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行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外科学》是在第九版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为确保教材具有连贯性、继承性和系统性,基本按照上版教材的体例结构编写,对部分章节进行了精减、增补和修改。为解决教材越编越厚和教学课时相对有限的矛盾。对部分内容“忍痛割爱”、精炼文字、缩编瘦身,减少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同时,增加了当今外科学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适当增加某些外科疾病较为成熟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和治疗方法。内容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内容,以适应临床实际需要。
作者简介
谢建兴,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大外科主任,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学术带头人。谢建兴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一线工作,具有扎实的外科基础及临床经验。

本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外科学的发展及成就
二、我国外科学发展概况
三、怎样学习外科学
第二章无菌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消毒和灭菌
一、化学消毒剂
二、物理灭菌法
第三节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一、手术人员的准备
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三、手术区铺无菌巾
第四节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第五节手术室的管理
一、一般手术室的设置和要求
二、手术室的消毒法
第三章麻醉
第一节麻醉前准备和用药
一、麻醉前访视
二、麻醉前用药
第二节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
一、对“针刺麻醉”的评价
二、针刺镇痛的实施
第三节局部麻醉
一、局麻药的药理
二、常用局部麻醉方法
三、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第四节椎管内阻滞麻醉
一、椎管内麻醉的有关解剖生理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实施
三、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实施
四、椎管内复合麻醉的实施
第五节全身麻醉
一、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方法
二、吸入麻醉
三、静脉麻醉
第六节气管内插管术
一、适应证
二、术前准备及麻醉方法
三、插管术
四、拔管术
五、并发症
第七节术后镇痛
一、镇痛药物
二、镇痛方法
第四章体液与营养代谢
第一节体液代谢、酸碱平衡及其维持—
一、体液的含量和分布
二、水的生理功能和平衡
三、体液的电解质含量及其代谢
四、体液平衡的调节
五、酸碱平衡的维持
六、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外科的重要性
第二节体液代谢的失调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二、钾的异常
三、钙的异常
四、镁的异常
五、磷的异常
第三节酸碱平衡失调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代谢性碱中毒
三、呼吸性酸中毒(呼酸)
四、呼吸性碱中毒(呼碱)
五、混合型酸碱失衡
第四节外科补液
一、临床外科补液处理的基本原则
二、外科补液的基本要求
三、补液量计算及液体选择
四、如何补充液体
五、手术前后补液
六、安全补液的注意事项及监护指标
第五节营养状态的评定与监测
一、临床评价
二、人体测量
三、内脏蛋白测定
四、免疫功能测定
五、氮平衡测定
第六节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一、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
第七节外科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防治
一、EN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二、PN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第五章输血
第一节外科输血的适应证、禁忌证及输血方法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输血方法
四、输血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输血反应及并发症
一、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反应
二、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的并发症
三、输血传播的疾病
四、与输血操作有关的并发症
第三节血浆及血浆增量剂
一、血浆
二、血浆增量剂
第四节自体输血与成分输血
一、自体输血
二、成分输血
第六章外科休克
第一节概述
一、休克的分类
二、休克的发生机制
三、休克对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
四、休克的临床表现和监测
五、休克的预防和治疗
第二节外科常见的休克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二、感染性休克
第七章重症救治与监护
第一节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二、心、肺复苏
三、脑复苏
第二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概述
二、急性肾衰竭
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四、应激性溃疡
五、肝功能衰竭
第三节重症监护
一、概述
二、循环系统的监护
三、呼吸系统的监护
篇八章围术期处理
第一节术前准备
一、手术按缓急程度的分类
二、对手术耐受力的评判
三、一般准备
四、特殊准备
第二节术后处理
一、术后常规处理
二、卧位与活动
三、术后常见不适及处理
四、饮食
五、预防感染
六、伤口处理
第三节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一、术后出血
二、切口并发症
三、肺部并发症
四、泌尿系感染
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第九章外科感染
第一节概述
一、分类
二、病因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
第二节局部感染
一、疖
二、痈
三、急性蜂窝织炎
四、丹毒
五、急性淋巴管炎
六、急性淋巴结炎
七、脓肿
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一、甲沟炎
二、脓性指头炎
三、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
四、手掌深部间隙化脓性感染
第四节全身性感染
第五节特异性感染
一、破伤风
二、气性坏疽
三、颈淋巴结结核
第六节抗菌药物在外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物治疗外科感染性疾病的适应证
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三、选择及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第十章损伤
第一节概述
一、病因
二、病理
三、分类原则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治疗原则
第二节损伤修复与伤口处理
一、损伤组织的修复与伤口的愈合
二、伤口处理
(附)清创术的操作技术
第三节颅脑损伤
一、头皮损伤
二、颅骨损伤
三、脑损伤
第四节胸部损伤
一、肋骨骨折
二、气胸
三、血胸
第五节腹部损伤
第六节泌尿系损伤
一、肾损伤
二、膀胱损伤
三、尿道损伤
第七节多发性创伤与挤压综合征
一、多发性创伤
二、挤压综合征
第八节烧伤
第九节冷伤
一、非冻结性损伤
二、冻结性冷伤
第十节咬蜇伤
一、狗咬伤
二、毒蛇咬伤
三、昆虫蜇伤
第十一章肿瘤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常见体表肿物
一、脂肪瘤
二、纤维瘤
三、神经纤维瘤和神经纤维瘤病
四、皮脂腺囊肿
五、皮样囊肿
六、表皮囊肿
七、血管瘤
八、黑痣及黑色素瘤
九、淋巴管瘤
十、皮肤癌
第三节肺癌
第四节食管癌
第五节胃癌
第六节大肠癌
第七节原发性肝癌
第十二章急腹症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急性腹膜炎
第三节急性阑尾炎
第四节胆道感染及胆石病
一、胆道感染
二、胆石病
第五节急性胰腺炎
第六节肠梗阻
第七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第八节常见急腹症的鉴别
一、根据急性腹痛的部位进行鉴别
二、内科腹痛与外科腹痛的鉴别
三、常见内科、妇科、泌尿外科急性腹痛症的诊断要点
四、常见外科急腹症的鉴别
第十三章甲状腺疾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三节甲状腺炎
一、急性甲状腺炎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
三、慢性甲状腺炎
第四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五节甲状腺肿瘤
一、甲状腺腺瘤
二、甲状腺癌
附:颈部肿物的鉴别诊断
一、颈部的解剖分区
二、颈部肿物的诊断
第十四章乳房疾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急性乳腺炎
第三节乳腺囊性增生病
第四节乳房纤维腺瘤
第五节乳腺癌
第十五章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二节瘢痕性幽门梗阻
第三节胃大部切除术及术后并发症
……
第十六章门静脉高压症
第十七章肠炎性疾病
第十八章腹外疝
第十九章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二十章周围血管疾病
附一示教见习
附二中英文名词对照
主要参考书目
4、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第十版
作者:倪伟主编
定价:69.00
ISBN号:9787513234177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教材共十篇六十八章,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以及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传染病、急性中毒,分别阐述临床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预后等。
作者简介
倪伟,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西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是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0余篇。

本书目录

绪论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概论
第二章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四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五章支气管哮喘
第六章肺炎
第七章支气管扩张症
第八章肺结核
第九章特发性肺纤维化
第十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第十一章慢性呼吸衰竭
第二篇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循环系统疾病概论
第十三章心力衰竭
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
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
第十四章常见心律失常
第一节心律失常概述
第二节期前收缩
第三节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第四节心房扑动与颤动
第五节房室传导阻滞
第六节抗心律失常药物
第十五章心脏骤停与复苏
第十六章人工心脏起搏、心脏电复律和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
第十七章高血压病
第十八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一节心绞痛
第二节急性心肌梗死
第十九章心脏瓣膜病
第二十章病毒性心肌炎
第三篇消化系统疾病
第二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概论
第二十二章胃炎
第一节急性胃炎
第二节慢性胃炎
第二十三章消化性溃疡
第二十四章胃癌
第二十五章溃疡性结肠炎
第二十六章肝硬化
第二十七章原发性肝癌
第二十八章急性胰腺炎
第二十九章上消化道大出血
第四篇泌尿系统疾病
第三十章泌尿系统疾病概论
第三十一章慢性肾小球肾炎
附IgA肾病
第三十二章肾病综合征
第三十三章尿路感染
第三十四章急性肾衰竭
附急性肾损伤
第三十五章慢性肾衰竭
第五篇血液系统疾病
第三十六章血液系统疾病概论
第三十七章贫血
第一节贫血概述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三十八章白血病
第一节白血病概述
第二节急性白血病
第三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三十九章淋巴瘤
第四十章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第四十一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第四十二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六篇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第四十三章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概论
第四十四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四十五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四十六章糖尿病
附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附2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附3代谢综合征
第四十七章血脂异常
第四十八章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第七篇风湿性疾病
第四十九章风湿性疾病概论
第五十章类风湿关节炎
第五十一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八篇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
第五十二章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概论
第五十三章急性脑血管病
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二节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心源性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死
第三节脑出血
第四节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五十四章癫痫
第五十五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第五十六章神经症性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第一节神经衰弱
第二节分离性障碍
第九篇传染病
第五十七章传染病概论
第五十八章病毒性肝炎
第五十九章流行性出血热
第六十章艾滋病
第六十一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六十二章伤寒和副伤寒
第六十三章细菌性痢疾
第六十四章霍乱
第六十五章血吸虫病
第十篇急性中毒
第六十六章急性中毒概论
第六十七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第六十八章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温馨提示
欢迎您选择北京考试书店,在这里,我们向您承诺,本书店出售图书均为正版图书,请您放心购买!
如您在下订单的时候遇到难题,欢迎您随时咨询我们的客服人员;
咨询热线:13520801473;在线QQ:1119846269;
如您对我们的书店有任何建议,欢迎您发邮件给我们,我们的邮箱:service@bookskys.com
北京考试书店祝您购物愉快!
汇款账号
汇款户名:庹珍珍
中国工商银行帐号:6222 0202 0004 8271 965
中国农业银行帐号:6228 4800 1051 6883 112
中国银行帐号:6013 8201 0001 5744 736
中国邮政银行帐号:6221 8810 0006 5935 785
中国建设银行账号: 6227 0000 1286 0174 562
支付宝账号:tuozhenzhen88@126.com

相关图书

中医药十三五规划教材分类
推荐图书
考试资讯
友情链接:北京考试书店 考试哇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