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者《工作实务》备考精华(2)

发布人:北京考试书店   来源:www.bookskys.com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3日    点击次数:1051次
·202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教材/考试用书/辅导用书/考试试卷/历年真题
·202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网络辅导培训班75折优惠.报名热线:13520801473.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

  专业性 4 ;科学性 3 ;艺术性 2 ;实践性 1 。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位:

  与德育的关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与班级管理的关系;与生活管理的关系。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与功能:

  1、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

  (1) 学校社会工作的属性:

  学校社会工作即在学校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在学校领域所实施的一种专业服务。

  (2) 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 (选择) (要看)

  学校社会工作以全体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尤其是“社会—情绪—文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

  (3) 学校社会工作者

  (4) 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

  (5) 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

  2、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 (完整掌握) (背)

  (1) 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主要功能)

  (2) 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

  (3) 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 促进学生价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 (主要功能)

  (5) 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全力。

  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抗逆力的理论与方法:

  1、抗逆力方法的理论来源:

  赋权模式是社会工作实践的传统。

  优势视角的方法与赋权的方法是不同的,因为优势视角更多地关注当事人的力量和能力。优势视角认为,不论每个当事人有什么样的问题、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们都有自己的力量。优势视角不会将这些人定义为机能失调或是有缺陷的人。抗逆力是赋权模式与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优势”、“抗逆力”都强调对案主所具有的特征进行积极的、正面的描述,是“以人为本”服务模式和原则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

  抗逆力是个人具有的物质或能力,使个人处在危机或压力情境时能发展出健康的应对策略;抗逆力是一种适应能力,纵使面对不幸的生活经验,个人亦能克服而有成长的能力;抗逆力是指克服不利环境的能力,纵使每日在复杂的环境下面对一连串的挑战,仍能实际地作出有建设性的生活抉择等。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抗逆力的具体表达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一个共同点:抗逆力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时,能够理性地作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

  2、抗逆力方法的基本内容:

  (1) 抗逆力的表现形式:

  抗逆力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形式。常规通常表现出亲社会取向的行为方式,遵从社会规范与道德,认同主流社会文化,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非常规通常表现出反传统、反社会、反流浪的行为倾向,具有挑战常规、对抗成人、批判现实的特征,往往受到成人的指责、朋辈群体的排斥、公众舆论的压力。尽管二者在表现方式上体现出有所对立的趋向,但他们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往往 同时存在 。所以,常规和非常规都是抗逆力的具体体现方式,而用“常规方式”替代“非常规方式”,提升案主的抗逆力,是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实践中一个重要环节。

  (2) 抗逆力的构成要素:

  从构成要素上看,抗逆力由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因素以及效能因素三部分组成。

  1 外部支持因素:没有人生活在真空当中,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尤其是在这个环境中与我们发生交互影响的那些人,能够帮助或者增强我们的抗逆力,从而构成抗逆力的外部支持因素。外部支持因素包括 拥有正向的连接关系 、 坚定清晰的规范 、 关怀支持的环境 、 积极合理的期望 、 有意义的参与机会 。 (多选)

  2 内在优势因素:包括完美的 个人形象感 、 积极乐观感 。我们将观察自己而得到的结论和从别人那里得到反馈称为自我形象。 (多选)

  3 效能因素:包括 人际技巧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绪管理及目标订立 等。人际技巧是指适应不同文化的灵活性、同理心、幽默感及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懂得运用资源及寻求帮助的能力;情绪管理是指能察觉自己的情绪并下面表达出来;目标订立是指了解自己的目标,并具备订阅计划的能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多选)

  (3) 抗逆力的动作机制:

  1990年Richardson及同事通过总结前人的成果和自己的实务研究,提出“抗逆力模型”,用以说明个体如何产生抗逆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影响人的发展,提出的 结论 是:

  1 抗逆力是激发的结果。抗逆力是个体与 生俱来的一种潜力 ,人在平安顺利的时候抗逆力得不到激发,以一种潜伏的状态存在。

  2 保护因素对生命历程具有决定作用。当外在压力、危机袭来时,个体自身和环境中拥有的保护因素会作出自动化反应,与外在压力构成交互作用。如果个体自身或其环境中具有适配的、得力的、恰当的保护因素,直接就可以产生两种能力:

  一种是自我平衡能力,保证个体在压力和逆境面前维持舒适,平衡重构;

  另一种是抗逆力的启动,调整自我、应对压力,重构生命,获得良性发展。

  3 功能失调不是逆境的唯一结果。心理扭曲、生命瓦解意味着个体保护因素作用不

  利,没有抵御和应对压力与逆境的压力,但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混乱之后的生命仍然需要重构,会出现四种可能:

  一是功能失调,比如酗酒、吸毒、犯罪或自杀企图;

  二是丧失性重构,如自我价值感丧失、低自尊、自卑、自我否定、能力缺失等,这些都是非适应状态的重构,不利于个体走向良性发展;

  三是平衡性重构,个体保持稳定状态,继续拥有安宁舒适的生活;

  四是抗逆力的重构,激活生命潜能,积极应对,体现胜任力,战胜逆境,健康成长


    本新闻由北京考试书店(www.bookskys.com)编辑整理报道,如有侵权,请直接与北京考试书店编辑联系。联系电话:13520801473.
收藏到:
友情链接:北京考试书店